到越南相親娶越南新娘,或到越南旅游,都會發現到,越南人的名子都會有一個一個「氏」字;很多人就好奇爲什麽越南人的名字裏會加一個「氏」?
「山西知縣,在你管轄之內,有人死于非命,你居然不聞不問,這個過失你要負全部責任!不過你也不用怕成這個樣子,因爲凶手不是你,是『姚田氏』夫婦!」
星爺的電影《威龍闖天關》一再地於電視上回放,相信大家對這段精典台詞幷不陌生吧。而藉由港星苑瓊丹飾演的角色「姚田氏」,今天來聊一下關于越南人名中也有的「氏(Thị)」。
在越南式的姓名中,結構大致上分爲「姓+墊名+名字(實名)」,而這個「Thị(氏)」字,就是墊名。墊名有個便利之處,假如你今天是一位老師,已經拿到新學期的學生名册,都還沒見到人,但根據名字大概能分出學生的性別。因爲墊名的功用,是可讓人一看名字就知這個人是男是女,而「Thị」就是常見的一個代表女性的墊名。
越南人的名子都會有一個一個「氏」字,其實,這也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;從西漢到唐朝大約1000多年間,「姓」由中國傳至越南,越南語兩次大量借用漢語詞語,而吸收了不少漢語姓氏。
越南在封建制度之下,百姓可以依上位喜好而改姓,並且姓名組織中的墊名具有區分血緣的功用,相當於華人的姓,而後逐漸消失淡化。
越南人的取名方式剛開始承自中國,但後來自成一格,名在其姓名中是最突出的,人們一般交際互動時,一般多稱名而少稱姓,這與其越南古代的封建制度的影響有關,封建制度頒布國姓、帝王因以名人相比而賜某姓、因趨榮而改姓、妻隨夫姓( 隨著男女地位的平等,現已無此現象 )等等如此制度顯示姓爲掌握大權者隨時可改動的標志,並無代表特定的意涵,因此,才發展出墊名的功用,且凸顯名字的重要,並自取字與號相輔相成。
但越南人的墊名和中國人的輩字不同,中國人的輩字是爲了區分不同輩分,而墊名則無,因爲越南人不嚴格區分次第輩分,因此同一個墊名可出現在不同輩分中或同一輩分却有不同的墊名,墊名所代表的作用在於聯宗叙譜、區別不同的血緣關係,同一血緣的人,其所帶的墊名大都相同。不過,墊名逐漸消失或融入名字中。
現代,越南人的姓名以大大簡化,名和字合而爲一,爲名字,也無取號的習慣,隨著社會的發展,出現了「男文女氏」的區別,並且出現了以父母的姓結合爲子女的姓的現象,單名越來越少,複名已遍布整個社會。
舉例來說:
越南漂亮的歌手「水仙」,她的全名是「Trần Thị Thủy Tiên(陳氏水仙)」,「Trần(陳)」是姓,「Thủy Tiên(水仙)」是名字,而「氏(Thị)」就是她的墊名。墊名其實幷不算是一個越南人名字的一部分,所以到了漢字國家生活的越南人,有些在直譯名字後,會選擇把墊名去除掉。
話說回來,就像文章開頭所說,在華人的歷史中,「氏」字存在的相當久遠,古代稱呼已婚婦女,常于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系氏。雖然狀况與越南式名字的應用不太相同,但是這個字都陪著兩地女性走過冗長的大時代。「氏」在華人的社會中已消失應有百年之久,但是「Thị」字至今仍在越南女性身上,殘存絲絲的古意。
當然,時代在改變。現在年輕一輩的越南家庭,取名時似乎也未必要幫孩子加上墊名。我自己的友人,有許多約20多歲的女性就已不再使用墊名(大城市好像比較有這個傾向),也曾有朋友跟我說,「才不要幫我的孩子加那個字呢!」
文章留言